陆游观《瘗鹤铭》有感

2017-05-12 14:33:00 知识

  陆务观、何德器、张玉仲、韩无咎,兴隆甲申闰月二十九日,踏雪观《瘗鹤铭》,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风樯战舰于云霭间,慨然尽醉。薄晚,泛舟自甘露寺以归。 明年二月壬午, 圜禅师刻之石。务观书。

  中国的古人视散文如绝句,一向以精短简练为要旨,虽然并不排斥洋洋洒洒的万言长文,但毕竟以言简意赅的隽永文章为上品。苏轼曾提出了 “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的长短标准,认为只要将文章的意思点到了,再短的文章也是可以的。如果以此标准去衡量,则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和刘禹锡的《陋室铭》可以被视为是中国最短的散文,因为苏文有85字,而刘文仅有81字。但是,陆游的这一篇《观〈瘗鹤铭〉题记》却是比苏、刘二文更短,因为它的全文仅有74字。陆游的这篇散文以前从不见于任何书籍和文件的记载之中,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被视为文学性的散文,因为它是陆游的一块题辞勒石。由于陆游的字迹存世极少,题刻的内容又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所以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但是,倘若从文学的角度去看,它又是一篇绝妙的好散文。它的全文仅有短短74个字,但却将当时的人物、时间、地点、事由、过程和心情都一一作了交代,不仅叙事,还有抒情,不仅有静,还有动。虽然它仅仅是一块记游的题刻,然而却是有意境、有情韵、有感慨,还有无数的不尽之言蕴含其中,读后启人深思。

  《瘗鹤铭》是南朝时代的一块名碑,曾被黄庭坚誉为是“大字之祖”,它位于江苏省镇江市长江中焦山西麓的摩崖上,由于历经风化,所以到了宋代已成为残石而内容不全了。但它的声誉却是不减,历代都有文人墨客前来观赏,陆游的踏雪观《瘗鹤铭》当然也是一种雅举。陆游虽然以诗名重一时,但他的亲笔墨迹却是很少见,这篇题记是由他亲笔书写后勒石的,所以弥足珍贵。当时,陆游正在镇江通判的任上,曾与主战派将领张浚谋划北伐抗金,但终因实力不足而初战失败,朝廷中的主降派又占了上风,陆游也被参而革职。陆游壮志未酬,只得寄情于山水之间,游焦山而观“瘗鹤铭”。但他虽在游憩,触目所见的仍是故国河山,隔江所见的仍是风樯战舰、未息的烽火,触景生情,诗人不能不“慨然尽醉以归”,无奈之情已溢于文字之间了。这篇题记中所表露出的,就是这样一种复杂的心境,这也是它的一个背景注释。

  正是有了这样一种政治背景作注脚,所以这篇记游的文字写得并不轻松,虽然是在悠游于山水之间,但所见所闻的都是伤心触目的景物,不过碍于朝廷,这种愤懑和忧思却又不便明说,于是一种浓浓的忧国忧民情思便弥漫成了这篇短文的基调,通篇74字,字字都是珠玑,称它为“中国古代最精短的散文”,那是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