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塑《双林寺彩塑像》赏析

2017-05-13 22:45:00 知识

  中国传统的雕塑长时期以来受到了宗教严格的制约和难以抗拒的影响,时间之长、影响之强烈是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无可相比的。它不仅影响着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走向和脉胳,也影响到了中国雕塑的思想审美特征和风格特征。在这些宗教当中,以佛教对于中国艺术的影响最大。不过,佛教雕塑的发展在中国也并非一直是均衡的,它是有着起伏的。佛教的造像艺术分别在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之际有过几度的高潮,但到宋以后,就随着日渐式微的佛教开始走下坡路,所以中国的佛教造像一向有“唐盛宋衰”的说法,到了元明以后已几乎无佳作可看。

  但是,这样一种格局有时也会被几件特例所打破,双林寺内的那一批彩塑像就是一例。双林寺位于山西省平遥县,是一座创建于北魏年间的古寺,但以后历经战乱,屡毁屡建,现存的殿宇已多为明、清代的建筑了。不过,在寺内的前后三进十间殿宇间却是保存了一批艺术价值极高的彩塑像,共计有2052尊,它们大者丈余,小者仅尺许,都是各具神态,精彩绝伦,现已将这里开辟为 “双林寺彩塑博物馆”,供人参观。

  双林寺内的塑像虽然是宋、元、明、清各个朝代都有,但还是以明代的彩塑占大多数,从艺术手法来看,有圆雕、浮雕、高浮雕,也有悬塑; 从内容来看,既有金刚、菩萨、佛像,还有罗汉和供养人,它们个个神彩飞动,体态多姿,个性鲜明,但却以罗汉殿里的罗汉和观音像最为生动,它们堪称是全寺的珍品。

  罗汉殿内共有十八尊罗汉,它们都是宋代的作品。佛教造像到了宋代已日趋世俗化,它们离开了宗教雕塑神秘、威严、肃穆、冷漠的风格,而更加接近于普通人的喜怒爱憎。这样的十八尊罗汉就是如此。古代的工匠们在塑造他们的形象时,是把他们当作“人”来表现的,他们不仅赋予了这些罗汉以人体的肌肤,以宋代特有的一种严谨造型风格将它表现得健康而优美,还特别注意刻画出他们的个性和内心活动,使其形神兼备,具有强烈的真实感。这十八尊罗汉有的豁达、有的狡黠、有的纯真、有的善辩、有的暴躁易怒、有的清高自信、有的老于世故、有的虔诚耐心,有的甚至因为其个性鲜明而获得了 “哑罗汉”、“病罗汉”或“多言罗汉”的别名。“哑罗汉”似乎心有难言的隐衷、内含不平,却又不能说出,只得欲言又止,圆睁双眼,双唇闭合,冷眼向人了;“多言罗汉”则相反,他爽直而善辩,正在张口滔滔不绝地说着话,似乎要道尽自己心中的话语;“病罗汉”则病体恹恹,缱倦而慵懒,仿佛刚刚大病初愈,正在由小沙弥搀扶着走出门来晒太阳,表情极为生动。与这些罗汉相反的,则是那尊婀娜多姿的观音像,她面带嫣然的妩媚之笑,神情安详,正单腿扶跏坐在莲台之上。她的体态被塑造得十分轻盈而健美,饰戴着环佩璎珞,身披天衣,一手扶膝,一手后撑,姿势很是优雅,具有一种曲线之美。因为她是彩塑,工匠们以鲜艳明快的色调细腻地描绘出她身上衣饰的繁复花纹,从而反衬出她身体肌肤的白晰柔嫩,保留了唐人“菩萨如宫娃”的塑像遗风。因此,双林寺的彩塑像所提供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宗教的内容,还有一种艺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