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制度-缘起

2017-07-05 15:58:11 知识

  八旗制度最初源于满洲(女真) 人的狩猎组织,结伴而行的狩猎活动因人数增多而需统一指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有自己头领的集体,称为“牛录”。

  狩猎虽是一种生产活动,但其活动形式却非常军事化。在女真人的氏族部落时代,各氏族或村寨的人在集体出猎时,通常以一人为首领,被称为 “牛录额真”。在满语中,“牛录”是“箭”的意思,而额真则是蒙古语,意为“头人”。

  镶黄旗

  镶白旗

  镶蓝旗

  镶红旗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民族的战争中,始终面临的严峻挑战不仅是缺乏人口,更是缺乏有效的军事组织形式,以管理和动员新征服的部落。东北地广人稀,女真各部互不隶属,且无一致的政治系统。各部都以血缘氏族的领主为核心,依赖领主分赐的土地生活,并以交纳贡赋、承担军事任务作为对领主的义务回报。这都不利于努尔哈赤意欲吞并天下的伟大事业的发展。对此认识深刻的努尔哈赤,从女真人的狩猎组织形式中获得灵感,创立出一种集生产与军事功能于一身的新的社会政治制度——八旗制度。创立八旗制度的目标,首先是要打破女真各部的氏族领地体系,其次是要打破领主对其私人化军队的控制,第三还要打破领主间建立起来的反努尔哈赤的军事同盟,如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被努尔哈赤击败的“九部联军”,第四则是要扩充兵源,不断强化以建州女真为中心的军事力量。

  实际上,当努尔哈赤统一建州诸部的时候,随着归附的人口日众,八旗制度的雏形已经出现,而努尔哈赤顺势而为,打破女真社会的血缘纽带,代之以中央集权。《满文老档》中如是记载:“聪睿恭敬汗将收集众多之国人,尽行清点,均匀排列,每三百丁编一牛录,牛录设额真一人、牛录额真下设代子二人、章京四人、村拨什库四人。将三百男丁以四章京之分编塔坦,无论做何事,往何地,四塔坦的人按班轮值,其同工、同差、同行走。”这样, “牛录额真”的角色就从原来的独立决策人转变为类似汉军制度的中层将官 “佐领”,也就是一个完全听从上司指挥的职业军官。

  在牛录之上,努尔哈赤为每五个牛录置一长官,即“甲喇额真”,汉译为 “参领”。在甲喇之上,每五个甲喇构成一个“固山”,即“旗”。如此一来,一个井然有序的科层制政治军事指挥系统就出现了。以今天之制度相比较,或可说旗(固山) 为军级,甲喇为师级,而牛录为团级。

  最大的单位之所以称之为“旗”,是因为指挥大规模的围猎或军事作战需要使用旗帜作为统一的标志,而不同的队伍则使用不同颜色的旗帜。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治下已经有黄、红、蓝、白纯色四旗。随着队伍的扩大,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在原有的四色旗帜以外,又增加镶黄、镶蓝、镶白、镶红四色镶边旗帜(增添的四旗,是将原来旗帜周围镶上一条边,黄、白、蓝三色旗帜镶红边,红色旗帜镶白边),合为八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