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古代古称叫什么名字】陕西西安古今地名对照表

2017-12-12 16:07:29 知识

【陕西西安古代古称叫什么名字】陕西西安古今地名对照表

  陕西省(西安市)

改置地名 设置年代
秦国 春秋、战国
内史及上、汉中等郡
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和上、西河、汉中等郡 西汉
司隶部和上、西河、汉中等郡 东汉
魏、蜀 三国
雍州及梁、司等州和羌胡地 西晋
京兆、延安、西城等郡
关内、山南等道
陕西路
陕西行中书省
陕西布政使司
陕西左布政使司
西安布政使司
陕西布政使司
陕西省

  简称陕或秦。春秋、战国时为秦国地。秦为内史及上、汉中等郡,部分属北地郡。西汉都长安(今西安市区西北),关中置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合称“三辅”。陕北为上郡、西河郡地,陕南为汉中郡地。东汉三辅属司隶部,上郡、西河郡属并州,汉中郡属益州。三国时,关中及陕南东部属魏,置雍州;陕南西部属蜀,陕北为羌胡地。西晋关中置雍州,陕南为梁、司等州地,陕北仍属羌胡地。西魏、北周建都长安(今西安)。隋都大兴城(今西安市区),大业时关中置京兆、冯翊、扶风三郡;陕北属上、延安、朔方、盐川、雕阴等郡,陕南属西城、汉川、顺政、河池、上洛等郡。唐属关内、山南等道。宋初置陕西路,后分属永兴军、秦凤等路。元设陕西行中书省。明置陕西布政使司。清康熙二年(1663年)为陕西左布政使司,六年改西安布政使司,八年又改陕西布政使司,即陕西省,治京兆府(今西安市)。1928年西安设市,仍为陕西省会。土地革命时期,在陕北建有革命根据地。 1937—1947年延安为中共中央所在地。

  西安市(未央区)

现地名 改置地名 设置年代

西安市(

未央区)

长安邑

长安县

京兆尹

京兆郡

雍州

京兆府

西京

中京

西京

大安府

京兆府

陕西路

永兴路

安西府

安西路

奉元路

西安府

西安市

西京市

西安市

战国秦

西汉

西汉

三国魏

五代梁

五代唐

北宋

北宋

明、清

1928年

1931年

1943年

  西安古名长安,中国七大古都之一。西汉、新莽、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代均在此建都。战国秦为长安邑,治今市区西北。西汉高祖五年(前 202年)置长安县,七年自栎阳迁都长安。武帝时为京兆尹治,三国魏为京兆郡治。隋开皇三年(583年)初治大兴城(今西安市),为京兆郡治。唐武德元年(618 年)改京兆郡为雍州,开元元年(713年)改京兆府治。唐时改大兴城为长安城,亦称京城。天宝元年(742年) 改称西京,至德二载(757 年)改称中京,上元二年 (761年)复曰西京。五代梁改京兆府为大安府,唐复名京兆府。北宋先后为陕西路、永兴路。元至元十五年 (1278年)改京兆府为安西府,次年改安西路。皇庆元年(1312年)改安西路为奉元路。明洪武二年(1369 年)改为西安府,均治长安县。清因之。1928年析长安县城置西安市,为陕西省省会。1931年改西京市,定为陪都,直隶行政院。1943 年复改西安市(省辖)。 1949年直属中央,1954年为地级市。

  ①栎阳县—战国秦置,治今西安市东北。孝公徙都于此,西汉高帝亦曾以此为都。东汉废。

  ② 芷阳县—(1)战国秦置,治今西安市东北。西汉文帝九年(前171 年)改霸陵县。三国魏改霸城县,北周建德二年 (573年)废。(2)唐武德二年(619年)分万年县置,治今西安市北。七年废。

  ③奉明县—西汉置,治今西安市北郊。东汉废。

  ④ 万年县—(1)西汉置,治今西安市东北,与栎阳县同城而治。东汉省栎阳县入万年县。北周明帝二年(558年)省入广阳县。隋仁寿元年(601年) 复改万年县。大业三年 (607年)迁治今临潼区北栎阳镇。唐武德元年(618 年)改为栎阳县。(2)北周明帝二年(558年)分长安、山北、霸城三县别置万年县,治今西安市西北汉故城,与长安县同为京兆郡治。隋开皇三年(583 年)迁治大兴城(今西安市),改大兴县。唐武德元年(618年)复名万年县。开元元年(713年)为京兆府治。天宝七年(748年) 改咸宁县,乾元元年(758 年)复名万年县。五代梁改大年县,为大安府治。后唐仍名万年县。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改樊川县,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 年)改咸宁县。元为奉元路治,明为西安府治。 1914年并入长安县。

  长安区(韦曲街道)

现地名 改置地名 设置年代

长安区(

韦曲街道)

长安县

大安县

长安县

长安区

西汉

五代梁

五代唐

2002年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长安县,治今西安市西北。七年定为国都(自栎阳迁治)。太初元年(前 104年)为京兆尹治。三国魏为京兆郡治。隋开皇三年(583年)迁治大兴城(今西安市)。唐为雍州及京兆府治。五代梁改大安县,唐复改长安县。元为安西府、安西路和奉元路治,明、清为西安府治(参见 “西安市”)。1928年析长安县城置西安市。后市县分置。1944年长安县迁治火兆镇,1949年5月迁大兴善寺,7月迁今址。2002年撤县改区。

  ① 杜县—春秋秦置,治今长安区西南杜城。西汉改杜陵县,三国魏复名杜县。西晋改杜城县,北魏复名杜县,北周废。

  ② 山北县—后秦置,治今长安区东南。北周天和三年(568年)废。

  临潼区(骊山街道)

现地名 改置地名 设置年代

临潼区(

骊山街道)

骊邑县

新丰县

庆山县

新丰县

会昌县

昭应县

临潼县

临潼区

西汉

北宋

1997年

  秦置骊邑县,治今区东北阴盘城。西汉改新丰县。唐垂拱二年 (686年)改庆山县,神龙元年(705 年)复名新丰县。天宝三载(744 年)析置会昌县,治今区。七载改昭应县,并撤新丰县并入。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改临潼县。 1997年撤县改区。

  ① 广阳县—北魏置,治今临潼区北栎阳镇。隋仁寿元年(601年)改万年县,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栎阳县,蒙古至元四年 (1267年)废。

  ② 鄣县—又作彰县。北魏置,治今临潼区东北。西魏废。

  ③ 平陵县—唐武德元年(618年) 置,治今临潼区东北。武德二年改粟邑县,唐贞观八年(634年)废。

  ④ 鸿门县—唐天授二年 (691 年)置,治今临潼区东,为鸿州治。久视元年(700 年)废。

  蓝田县(蓝关镇)

现地名 改置地名 设置年代

蓝田县(

蓝关镇)

蓝田县

霸城县

蓝田县

蓝田郡

蓝田县

战国秦

北魏

北魏

北周

北周

  战国秦置蓝田县,治今县西北。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省入霸城县,太和十一年(487年)复置。北周闵帝元年(557年)升蓝田郡。建德二年(573年)复降蓝田县,并迁址峣柳城(今蓝关镇)。

  ①玉山县—北周置,治今蓝田县东玉山镇。建德二年 (573年)废,唐武德三年(620年)复置,迁治今蓝田县东南。贞观元年(627 年)废。

  ② 白鹿县—北周置,治今蓝田县西。建德二年 (573年)废。唐武德三年(620年)复置,次年改宁民县。贞观三年 (629年)废。

  周至县(二曲镇)

现地名 改置地名 设置年代

周至县(

二曲镇)

盩厔县

宜寿县

盩厔县

周至县

西汉

1964年

  西汉太初元年(前104年)置盩厔县,治今县东北终南镇。东汉永平八年(65年)省入武功县。西晋复置,寻废。北魏复置。北周建德三年(574年)迁治今址。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宜寿县,至德二载 (757年)复为盩厔县。1964年改周至县。

  ① 终南县—西魏置,治今周至县东终南镇。寻废,唐武德二年(619 年)又置。贞观八年(634年)再废,北宋大观元年 (1107年)复置。蒙古至元初废。

  ②仓城县—北周置,治今周至县西南。大象二年(580年)废。

  ③温汤县—北周置,治今周至县西南。大象二年(580年)废。

  ④ 佛坪县— 1913年改佛坪厅置,治今周至县西南。1925年迁治袁家庄(今佛坪县城)。

  户县(甘亭镇)

现地名 改置地名 设置年代

户县(

甘亭镇)

鄠邑

鄠县

户县

西汉

1964年

  秦设鄠邑。西汉置鄠县,治今县城北。隋大业十年(614年)迁治今址。1964年改户县。

  高陵县(鹿苑镇)

现地名 改置地名 设置年代

高陵县(

鹿苑镇)

高陵邑

高陵县

高陆县

高陵县

西周

战国秦

三国魏

  西周为高陵邑。战国秦置高陵县,治今县城西南。三国魏改高陆县。北魏迁治今址。隋大业二年 (606年)复为高陵县。1958年撤销,1961年复置。

  ① 弋阳县—秦置,治今高陵县西南(一说在咸阳市东北)。西汉改阳陵县,三国魏废。

  ② 鹿苑县—唐武德元年(618年) 置,治今高陵县西南。贞观元年(627 年)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