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工艺的历史资料简介】漆器的历史发展状况与起源[第2页]

2017-12-21 10:30:13 知识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才子”名著之一———《红楼梦》,对各色民间工艺品都有比较具体的描写,漆器也不例外。如第六回:“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盘”,“填漆”就是“款彩”了。再比如第四十回:“每一榻前两张雕漆几,也有海棠式的,也有梅花式的,也有荷叶式的……”而第四十一回则有“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等。曹雪芹信手拈来,也并非有意点染。后人读此类描写,便可以想像漆器在当时确实融入了民风民俗,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出生于光绪年间的北京著名漆匠肖永玉,曾在“马家漆作”面临倒闭之际,自谋出路,做些普通漆器,摆摊出售,维持生计。有一天,忽然来了位气度不凡的顾客,探询肖师傅能否修补雕漆

  器物,并答应加倍付给工钱。肖永玉当时虽还没有掌握这门技艺,却硬是揽下了修补那个破损雕漆碗的活儿。他找老漆匠们悉心求教,经过一番刻苦钻研,最终将它修复如初。后来肖永玉成了雕漆高手,自家筹集资金,开办了纯粹民间性质的雕漆作坊———继古斋。

  继古斋的第一批艺徒之一———吴瀛轩,10岁学艺,72岁去世,从事雕漆工艺品制作六十余年。1915年,风华正茂的吴瀛轩,潜心设计,精心雕刻,完成了一件《群仙祝寿图》屏风,送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使中国漆器工艺品首次在海外评选中获得大奖。

  扬州曾以“扬州八怪”闻名画坛,而扬州漆器同样享誉天下。在清代的嘉庆、道光年间,这里出了位成就蜚然的漆器工匠,名叫卢葵生。其祖父卢映之精于“百宝嵌”工艺,传至他手,愈发精益求精,“悉臻妍巧”。卢葵生的拿手制作是“漆砂砚”及文房用品,传世佳作很多,今天国内许多博物馆都有收藏。最难得的是,他打破“百宝嵌”的贵族模式,竭力摒弃珍稀华贵的珠宝玉石,着意改用鸡翅木、螺壳、料珠、岫石等廉价材料,让原为宫廷专属的皇家珍玩,降为民间爱好者有可能买得起的高档工艺品。

  福建漆器名闻遐迩,得益于乾隆年间的髹漆工匠沈绍安。据说他看到一处颓败的寺庙匾额,木板虽已糟朽,而漆面却保存完好,由此受到启发,后来终于成为风格别具的脱胎漆器的创始人。同时,他还解决了诸如漆色保持鲜艳等许多工艺难题。脱胎漆器材质很轻,却非常坚固。色泽鲜艳、图案精致的脱胎漆器物,具有耐摔耐碰、不掉漆、不褪色的种种优点,多年来一直被海内外玩家所垂青。

  除脱胎漆外,福建还有一种工艺独特的“木雕金漆”享誉国内外。木制雕刻主要用于屏风。在木底上精心雕刻出图案,再髹以金漆,无论山水花卉,还是鸟兽人物,均分外别致,立体感强。

  彝族同胞制作漆器的历史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彝族漆器吸取髹漆的工艺,揉进了先民漆匠世代累积的宝贵经验,创出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日用漆器二十多种。他们采用的是“土漆”,分别加入朱砂、石黄和锅烟黑,调制出红、黄、黑三种基本颜色。胎质系普通的木、竹木、皮类或角质等六种。木胎、皮胎的餐具、酒具,不仅美观典雅,而且经久耐用,能够数代传承。彝族漆器特色鲜明,红、黄、黑三色交织杂错,纹饰匀称和谐,布局相当严谨,与器具造型浑然一体,既显其庄重古朴又不失清朗和绚丽。

  漆器,是民间工艺品中的一枝奇葩。西方近世学者不仅把中国称为“瓷器之邦”,而且在论及某一特定历史阶段时,还特别强调“漆器文化”,甚或以此作称谓代表了整个国家。

毛泽东漆像 湖南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