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牙与满族骨饰

2017-01-09 23:34:00 知识

  往昔,在满族盛大的火祭中,闯过“火阵”的男女巴图鲁(勇士)才有被部落的首领赐予佩野猪牙的殊荣,因为野猪牙象征着勇猛与敏捷,这是满族骨饰中寓意深沉的典型。

  满族的骨饰有悠久的历史,《新唐书·黑水靺鞨》载:黑水靺鞨“俗编发,缀野猪牙,插雉尾为冠饰自别于诸部。”其实,原始遗迹的考古文化发现,满族先民崇尚骨类佩饰远在鞨靺之前。乌苏里江沿岸,是女真诸部先民生活过的地方,这里的许多原始文化遗址中,发掘了许多早期骨饰,其中有骨管,骨片饰,骨拉珠,骨牙饰等等,某些骨刀、骨簪、骨锥是先民随身携带的用具,既有实用功能,又有装饰价值,可以视为骨饰的一个组成部分。黑龙江东康原始文化遗址中,出土了扁柱形,圆柱形,扁平形等骨簪以及用禽类骨骼截制而成的骨管。在兰岗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很多用兽类脚骨制成的骨管以及用兽牙、兽角磨制成的一端钻孔的角(牙)饰。在黑河卡伦山古墓中,亦发现用禽鸟肢骨磨制呈细管状的光滑骨珠。这些出土的骨饰不仅式样繁多,而且遍及面广,说明满族先民的骨饰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岁月,而且在生活中有重要作用。从这些骨饰来看,多用原形骨块,钻孔佩挂,而且多为新击杀的野牲,毙命前血取。所佩骨饰,多寡不等,不仅视为护身灵,而且作为炫耀权力与捕猎奇才的标记,生死不弃。

  骨饰中最突出者,当推爪饰、角饰与牙饰。爪饰有大如巨掌的鹰雕利爪;角饰多选用分枝多杈的鹿角��角做帽饰或氏族标识;牙饰种类很多,有獐、野猪、熊、猞猁狲、雪豹、海鱼等牙齿,其中野猪牙倍受崇尚。一般来说,满族中男性巴图勇(勇士),前胸佩挂公野猪的獠牙;族中秀女,多佩野猪门牙。那时,族人在新生的婴儿摇车上就佩挂猪牙饰物,年年增加,亲长有时在年节生日时赏赐猪牙。因为猪牙寓意着勇敢无畏,立事早,会过日子。男女孩童到十三四岁时,有的可佩饰猪牙、獾牙、獐牙、鱼牙达几十颗,“猪牙童子”佩牙饰愈多,越受人尊敬。东北民间素有“一猪二熊三老虎”的猎谚,野猪的凶残更显出猎人的勇敢。野猪不仅是猎人重要的狩猎对象,而且是萨满教神验中的主角。在神验中,斗士如能刺杀野猪,去掉獠牙,被视为“神助”,是阖族大顺大吉的大喜日子,萨满会把野猪双牙穿孔授予斗士。族人抢得余骨也磨制成各种式样的佩饰,系在腰上。所以,崇尚猪牙饰不仅凝聚着满族先民的宗教意识,而且反映其尚勇的民族性格。

  清初,黑水部,东海窝集部和鸭绿江部有些男女酋长,头佩戴骨制流苏,额间正中镶嵌一块鲸鱼骨或者用殉人额骨磨制成椭圆形骨珠,这是权威的象征。而一般少女则佩带鸟颈骨镂花的管状五色串珠,琅锵悦耳,视为避邪灵物。

  在近世满族中,民间的一般骨饰已不多见,但在满族萨满教中,这种骨饰古俗仍保留得较完整。我们在某些满族姓氏所保留的古代萨满神帽中,仍可以看到一串串年代久远已变成暗黄的小骨珠。有的神帽上镶有九块龟块,有的姓氏是用鱼鳃骨片磨成椭圆形而连成盔沿。据一些满族老人回忆,往昔各姓在秋后进行祭祀,往往数姓同期动鼓(萨满祭祀时要敲神鼓),届时各姓萨满竟比衣饰,神鼓饰以及神技等。萨满便将本姓祖传的骨饰神衣穿出来,骨饰有数百年的野猪牙,鹿角以及獐、熊等脚掌骨。这里猪牙象征勇猛,鹿角象征长寿,獐熊骨则是驱妖的灵物。萨满神衣可以新制,但其中的骨饰从第一代萨满代代承袭,代代添制。故而,某些大姓望族的萨满神衣可重达百余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