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关石塔位于江苏镇江 建于元末明初

2017-05-04 22:23:00 知识

  悉堵坡在古印度是一种墓葬的纪念性建筑物,它在随东传的佛教来到中国后与当地的民族建筑形式相结合而成为中国式的佛塔。楼阁式和密檐式是中国人已经惯见了的佛塔形式,但是到了元代,随着横扫欧亚的蒙古大军,悉堵坡从尼泊尔又一次传入我国内地,并随着喇嘛教的发展而大事兴建。这一次,它并没有与中国的民族建筑形式相妥协,而是以它独具的异国特色来显示着自已的存在。这就是我们俗称的喇嘛塔。

  喇嘛塔比较顽固地保持着早期悉堵坡的坟冢形式,在它的须弥座台基上有一个半圆形的覆钵,再上是坛子状的塔身,塔身上是拉长了的塔刹和圆锥形的“十三天”相轮,顶端安有金属的宝盖和宝珠,塔体通身雪白,远远望去,如同一只白色的瓶子,因而又被称为“瓶塔”。这种塔多为喇嘛寺里所建造,所以被称为喇嘛塔或藏式塔。这类塔,特别强调塔刹部分的装饰,将它作为艺术处理的顶峰以冠盖全塔的形象,为了装饰它不惜工本,着意美化,有许多塔刹,本身就可构成一座小型的喇嘛塔。

  由于受唐宋以后佛教修行简单化的影响,喇嘛塔在元代传到中国以后有了一点演变,它已不只是单纯成为喇嘛寺院的点缀,有一些塔走向了市井而成为过街塔,这样,行人过往一次,就算是向佛顶礼一次。位于江苏镇江的昭关石塔是其中典型的一座。

  图23 昭关石塔

  镇江的昭关石塔(见彩图23)建于元末明初,位于云台山麓的西津古渡口,跨越行人往来的街道,全部以石构成。它的下部为石条垒砌的四根石柱,顶部铺满条石,使其成为一个平面呈“亚”字形的双层框架式的台座,下部就是供人行穿越的门洞,又是承受塔身的基座。因为在台座上刻有“昭关”二字,故以其名之。建在台座上的石塔高约四米多,全以青石凿刻而成,塔座是两个相同相迭的须弥座,上为覆莲圆座和扁鼓形的塔身,上部是象征十三层天的十三圈带形浮雕和顶部的法轮、仰莲小座和塔顶,其外观很像一只别致的长颈瓶,因此又称瓶塔。它被两边古典的房屋夹往,下面就是古老的街道,强迫行人对它进行礼拜,这是一座形式或功能都是十分奇特的喇嘛塔,在江南仅存一座。它还是佛教日益简单化、世俗化的一种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