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沉沦赏析

2017-05-12 10:46:00 知识

  在审美视野里,郁达夫酷爱感伤,而且这种感伤常常以露骨的丑怪形式出现,或为颓唐孤僻,或为抑郁厌世。这种过于纤巧柔弱的审美素质,使他常常去寻求令人厌恶的人生形式传达对于时代的深厚忧患。其早期代表作《沉沦》,集中体现了他这一独特的个人风格。

  生的苦闷,伴以性的苦闷,连着作为弱国子民的深重屈辱。这一切构成了小说主人公——一个身世不堪、飘零异乡的留日青年学生的灰暗生活内容。他来自一川如画的富春江畔,幼年丧父、家境败落,使他过早地领尝了人世艰辛,教会学校的专制、刻板,又极端地压抑了他早熟敏感、酷爱自由的天性。客居岛国、孤伶涉世,异族的歧视、欺侮使他受尽了作为“支那人”的羞愧,在同学间冷落、愚弄的目光里,他倍感着青春的寂寞和无聊,所有这一切都重重加剧了他忧郁的心症,竟而将他“挤到与世人绝不相容的境地”。他孤高自傲、愤世恨生。为逃避不堪共处的同类,迁居乡野,啸傲山水,将浩渺无穷的大自然当作人生“避难所”;他伤感寂寞,自怨自艾,企求异性的慰藉无望,竟而坠入自戕自残的歧途,在被中泄欲自慰、窥视女人洗浴、偷听男女野合,甚至醉卧妓院、买笑求欢,沉溺至深,难于自拔,生的渺落与性的煎迫,就这样,把他推进了“沉沦”的深渊。这个倍感生而于世无补,死而于世无缺的“零余者”,终于带着愿故国早日富强的热望,蹈海自沉,以卑微的方式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小说主人公以一个自传式的理性主义者形象,完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多余人”家族的一个独特类别。

  感伤的审美趣向,深深制约着《沉沦》的浪漫主义文风。小说以情绪宣泄为主的叙写笔调,散文诗式的篇章结构,构成了轻松自由、不拘一格的抒情文体。作者摒去场面的细致完整、避开情节的完备统一,甚至无意形象的外态镂刻。独独以主人公的忧郁情绪贯串始终,串起了主人公田间赏秋、同类冷遇、破落身世、自残自慰、窥视女浴、偷听野合、醉卧妓院等等生活片断,勾画出一个时代病者由忧世、愤世坠入遁世,由求生、伤生而弃生的生命历程。这种以情绪表现带动行文结构的叙述方法,不仅打破了古典小说的创作规范,而且也与同时代新崛起的写实文风大异其趣。抛却一切,独钟抒情。《沉沦》式浪漫主义风格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开拓性意义,正表现在这里。

  郁达夫曾说:“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沉沦》显示了典型的叙述特色,小说中一泻无阻的情绪之所以真切感人,正在于它带着明显的自我体验色彩。“自叙传”这种自我体验,除了指向主人公的外在生活经历的离乱悲苦——在这里依稀可辨作者留学岛国时代的生活踪影——更在于主人公精神深处那种一度深深浸透了作者心胸的灵与肉的交哄,性与情的冲突。因而,透过主人公的苦难生命旅程,人们更多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于人生的一腔悲凉之情,它化成一部丑怪乱恶的污浊心史:这里充斥着阴暗的欲念,畸形的情热,变态的自娱,刻骨铭心的羞愧,难以摆脱的自卑……郁达夫式的真率,正是以这种赤裸裸的自我暴露曲折地传达出动人心魄的求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