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人口地理分布与特色资源

2017-06-21 16:02:59 知识

  从元代开始,回回人的居住分布已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主要是:商人的贸易往来、回回军士的镇戍屯垦、手工业者的定居生产、官吏学者的宦游、宗教人士的传教活动以及反压迫斗争的流动迁徙。

  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清真大寺外景

  公元7世纪以后,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经海上香料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陆地丝绸之路由新疆、甘肃、青海等地进入; 而海上香料之路从沿海的广州、泉州、扬州一带进入。由此,东南的广州、泉州、杭州、扬州,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以及内地开封等地,都有了回族的先民。蒙元时期,中西交通大开,许多穆斯林贵族、学者、工匠、商人以及宗教职业者入居中国,分散于全国各地。手工业、饮食业、运输业等商业活动流动性很强。所以,时至今日,只要是交通便利、人口相对密集、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和集镇,就有回族人口分布。

  北京牛街礼拜寺院景

  13世纪,随着蒙古军的西征,大批中亚、西亚的穆斯林分别编入“诸道回回军”或“西域亲军”,还有以族籍见称的“哈剌鲁军”“阿儿浑军”,等等。他们从成吉思汗西征结束时起,就不断被签发南下,参加灭西夏、金朝和南宋的战争,转战各地。这些人后来屯牧农垦于西北、西南及中原、江南等地。西北地区的宁夏、甘肃河西,以及岭北行省的称海、五条河等地是主要的屯垦区,陕西也有回回的垦区。《元史》记载,至元二十五年(1288 年) 命回回人“忽撒马丁为管领甘肃、陕西等处屯田等户达鲁花赤,督斡端、可失合儿工匠千五十户屯田”。赛典赤·赡思丁父子任云南平章政事时,进入云南的回回人很多,其中许多为屯田人户。当时威楚(今云南楚雄)、武定、鹤庆、大理、曲靖、建昌、德昌、昭通、临安、中庆(今昆明) 诸路及永昌、仁德、腾冲等府设立了12个屯田机构。今河南、山东等地区也有众多回回军士屯田垦牧。早在窝阔台汗三年(1231年),因回回将领曷思麦里率军伐金,驻军于怀(今河南沁县)、孟(今河南孟县),就有不少回回军士屯戍于当地。今开封、洛阳等地,元代也有回回屯田。①

  蒙古统治阶级比较重视各类工匠。在西征过程中对工匠多是俘而不杀,把他们挑选出来迁徙到东方,从事军需品和日用品的生产;战争停止后又把各族工匠集中起来进行手工业生产。东迁的回回工匠在数量上当然要比签发的回回军士少,但总数也相当可观。回回工匠到中国后,许多人被编入元朝政府及诸王贵族所属的官办手工业局,从事建筑、纺织、武器、皮革、制毡、金银器皿及酿造等业的劳作。《元史·哈散纳传》记载,窝阔台汗即位后,哈散纳统率阿儿浑军,并回回人匠3000户,驻于荨麻林(在今河北张家口),设局织造名曰“纳失失”的丝织品,同时还在弘州(今河北阳原) 设纳失失局,领有西域织绮纹工300余户,教习从中原各地来的各族工匠织造纳失失。至元十六年(1279年),调集两淮造回回炮①的新附军600人及蒙古、回回、汉、新附人能造炮者至大都,设置回回炮手都元帅府,后来又改为回回炮手军匠上万户府,正三品。窝阔台汗时期,建造以万安阁为中心的和林城(亦称“哈剌和林”,故址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哈尔和林),有不少回回工匠参加其事。据目击者法国使臣卢布鲁克所记,当年的和林城是一个宏伟壮观的建筑群。城内除富丽的宫殿外,还建造了许多官邸、仓库,并建有两个市区,一为回回市区,一为汉人市区,是商人、手工业者聚居营造之地,有各种宗教建筑,其中有回回礼拜寺两座。和林城的建筑役使各族工匠1500多人,历时10余年,其中回回工匠5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