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服饰特点与服饰习俗介绍

2017-06-21 16:42:32 知识

  衣着服饰既是保暖御寒的需要,也是遮羞体的包装,又是增添个人风采的点缀。回族服饰作为回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承载了民族历史文化的变迁与沉淀,是回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回族服饰文化的历史传承与演化

  回族服饰是回族宗教信仰、生存环境、文化活动的生动写照,也是回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回族的服饰既有历史的继承性,又受到了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汉族服饰文化的影响。

  回族穆斯林服饰展 摄影:丁克家

  回族把服饰通常称为“衣着”“穿戴”。回族男子头缠戴斯达尔、戴白帽的习俗,也在很早以前就有了。回族服饰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当时大量的阿拉伯、波斯穆斯林商人、使臣和传教士来到中土。他们访华、游历、经商,部分长期定居在中国。如在长安、泉州、扬州等地大量聚居,被称为番客。因为这些番客大多为侨民身份,他们较多地保留了阿拉伯、波斯地区的服饰特征。限于没有清晰描绘这时期番客服饰特征的史料证据,仅可知从服饰上与汉人差异较大。元代,回族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都比较高,回族人的服饰习俗和其他习俗一样,都是自由的,没有任何限制,有着汉族服装的,有穿阿拉伯、波斯等地样式的,有自制的白帽、巾袍和鞋等。明清时期,伴随回族的逐渐形成,早期番客侨民身份也发生转变,获得华夏认同,成为华夏民族成员,其文化也发生了民族化与本土化转变。而这时期回族的服饰习俗就开始受到限制,回族不是依据信仰习俗和祖先的服装样式,结合在中国居住发展的实际来穿衣打扮,而是受到了统治阶级的强迫命令和限制。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后,采取强制的同化政策,对回回人禁止穿“胡服”,与汉族相互通婚等的政策①。清代统治阶级对回族人民更存偏见,对回族的服饰、信仰等横加指责、干涉,妄加罪名,并建议对回族的服饰、信仰一一加以改制。当时回族形成的语言、服饰、建筑、经济、生活诸多民族属性成为回回的共同文化外貌和特征。回族的服饰在漫长的历史中主要吸收汉族服饰特征,同时在边疆多民族地区又广泛灵活地吸收了傣、彝、白、藏、壮等民族服饰特征,丰富发展了回族服饰文化的内容②。这样的发展轨迹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

  如今,随着对外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回族的服饰有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居住在城镇里的中青年男女,紧跟时代潮流,穿戴打扮时尚新潮、丰富多样。回族男子的衣服由单一的白汗衫、青坎肩、便装、中山装向西装、夹克衫等款式新颖的方向发展。

  二、回族服饰文化的宗教性与世俗性

  回族服饰文化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明显地表现出宗教性与世俗性特征。服饰的内容与形式既蕴含了宗教教义规范的内容,又体现了民族审美价值的具体内容。穆斯林的服饰习俗与《古兰经》有很大关系,回族服饰文化所具有的宗教特征主要表现为男女服饰的首要基本原则——遮羞。首先,穆斯林妇女的服饰,特别是头部装饰直接受到教法的影响。《古兰经》明确规定:真主说,“阿丹的子孙们啊!我确已为你们而创造了遮盖羞体的衣服和修饰的衣服。敬畏的衣服尤为俊美,这是属于真主的迹象,以便你们觉悟。”(7:26) 伊斯兰教要求男人的外衣要遮住肚脐以下、双膝以上(包括膝盖和双膝) 部分,不要穿丝绸衣服和较大图案的衣服;要求女人戴盖头并用宽大的外衣蒙着自己的身体,只可露出双眼和双手,禁止穿轻薄、透明的衣服,严禁穿有意突出乳房、腰部和臀部的紧身衣裤。另外,伊斯兰教法还规定:妇女允许佩戴金银饰品,可以穿纯丝织品服装;穆斯林男子严格禁止佩戴金银饰品和穿纯丝织品服装;禁止穿戴上的浪费;禁止赤身光腿走路;禁止男人穿红花染过的衣服;禁止男装女扮、女装男扮;禁止穿一只鞋走路;禁止文身;禁止男女染黑发;禁止头发剃一半,留一半;禁止在衣服、墙、纸上画动物和鸟类以及人物的图像等。男女穆斯林喜欢穿长衣,崇尚白色,以象征和平的绿色为最尊贵的颜色。穆斯林男子一般都戴无檐小白帽,俗称“礼拜帽”。在履行“五功”中的礼拜仪式时,要求礼拜者头部不能暴露,必须遮严;磕头时前额和鼻尖要着地,戴上无檐小白帽显得既方便,又遵从和符合教义要求; 同时,大家一起礼拜时,戴白帽整齐而划一,体现出团结、整洁的气势。另外,一些帽子的外形也表示出宗教信仰的特点,如哲赫忍耶门宦的回族,戴六角尖顶帽,六角表示坚信六大信仰,帽顶表示真主独一无二。而沿海一带的回族群众在帽前正中用金黄色花纹绣着阿拉伯经文“真主至大”,有的绣着 “清真言”,即“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真主使者”,以表示自己坚定不移的信仰。因此回族服饰除了保护身体和装饰的作用外,还有信仰的因素,这构成了回族服饰的民俗特点。

  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必须留胡须。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留须习惯。一般的都留全脸胡,有的留下巴胡,并且经常注意修剪、梳理胡须,显得整齐、干净、美观。

  回族老人 摄影:马文义

  穆斯林妇女要戴盖头(也叫搭盖头),即用纱巾把头发、耳朵、脖子都遮住,只露出脸部。在云南边疆地区的“白回” “彝回”“藏回”“壮回”“傣回”群众,服饰主要以男子戴白帽、妇女戴盖头与周围民族相区别,其他服饰特征都几乎与周围民族一致,同样明显地再现了回族服饰的宗教性特征。

  虽然伊斯兰教对穆斯林服饰有诸多严格的禁令,但并不否定服饰的美丽、舒适之感。自然,回族服饰在强调民族宗教性特征的同时,同样追求服饰的世俗性要求。回族服饰的世俗性追求更多表现为保护身体,装扮个人方面。回族服饰讲究衣服的保护身体功能,发挥衣服御寒避暑功用,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服饰,夏天穿单衣,冬天北方回族人多穿棉衣和皮衣、皮鞋等,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回族为了防寒还戴棉帽、皮帽或耳套等。回族妇女为了防风沙还戴盖头、搭围巾等。另外,回族服饰还注重装饰的作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回族人也不例外,这是人类美化自身的内在要求。如男子穿衬衫、套青坎肩,女子点额、染指甲,在衣服上绣花,都有装饰、美观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