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政治实践和爱国传统

2017-06-22 11:26:33 知识

  一直以来回族人民以主人翁的精神,积极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传统,在长期的政治实践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一套具有哲学高度的爱国主义思想及其优良传统。

  一、唐宋番客的政治热情

  自唐宋时期入中华以来,回族先民就以高度的热情积极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并在各个时代延续了这一历史传统。

  唐宋时期来华的穆斯林为数不少,但是以进士及第者,李彦升为第一人。李彦升为大食人,唐五代时侨居中国,学习中国文化,造诣颇深。通过了唐朝严格的进士考试,成为第一个中进士的来华穆斯林。外籍番客李彦升中进士,在唐帝国引起了一场风暴,朝中展开了一场华夷之辩,相对于那些“形华而心夷”的人来说,有容乃大的大唐帝国更愿意接纳“形夷而心华”的 “番客”李彦升。

  蒲寿宬及其家族以积极的经世者的形象出现在宋元历史舞台上。蒲寿宬的先祖为中亚穆斯林,在其父蒲开宗时移居泉州。蒲寿宬的汉文化修养颇高,曾以明经举于乡,并与其弟蒲寿庚助官宪击退海寇,为国家安定作出了巨大贡献。后任广东梅州知州。南宋亡,蒲寿宬隐居泉州法石山,有诗集《心泉学诗稿》。蒲氏家族积极参与政治,曾执掌宋元海上贸易,且在宋元交替的历史事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作为回回先民的唐宋番客虽然有着鲜明的侨民特色,但他们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并取得了不菲的成果,这为以后的回族爱国爱民,积极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元代回回人的辉煌政绩

  如果说唐宋番客还只是牛刀小试的话,那么元代回回人在中国的政治舞台则是大显身手了。《明史·西域传》称“元时回回遍天下”,遍天下的回回人在元代的政治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元帝国将其治下之人分为四等,以回回人为主的色目人,其地位仅次于蒙古人,是元帝国统治者治理天下的得力助手,作用举足轻重。据白寿彝统计,元代回回人在中央政府居宰执之位者,共16人,在地方政府宰执32人。在元代政治舞台上最熠熠生辉的回回人莫过于掌管海上贸易的蒲寿庚和治理云南颇有建树的赛典赤。日本学者桑原骘藏在《蒲寿庚考》中说:“《桯史》之蒲姓彼时为广东第一富豪,统理外国贸易;蒲寿庚之祖先富甲两广,总理诸番互市,两相对比,恐《桯史》之蒲姓即寿庚之祖先。”白寿彝称,蒲寿庚“其先西域人,父名蒲开宗,其祖豪富甲两广”。虽然蒲氏家族的历史至今仍然谜团重重,但可以肯定的是,蒲氏家族基本掌管宋元海上贸易,蒲寿庚任泉州市舶司30年,经营商舶,不仅成为首屈一指的富豪,而且在元帝国拥有相当高的政治地位。

  赛典赤·赡思丁是元代赫赫有名的政治家,为穆罕默德的后裔,曾任燕京路断事官,燕京路宣抚司,陕西、四川、云南等地地方长官。白寿彝称“赛典赤·赡思丁是元代回族中富有声誉的政治家,特别是对云南地方的政治、经济和回族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赛典赤·赡思丁带着开发边疆的使命到达云南,对云南的生产、交通和文教方面的建设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为云南伊斯兰教的发展贡献了不少力量。

  除蒲寿庚和赛典赤·赡思丁之外,元代还有很多出色的政治家,如以“色目官吏杰出者”而载入史册的瞻思,以及显宦倒剌沙、答失蛮等。回回人以其出色的政治才能以及不亚于汉人的文化修养,辅助元统治者治理天下,成就了元帝国,也成就了回族在中国政坛的黄金期,为中华民族的政治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海瑞墓

  海瑞塑像 摄影:杨继国

  三、明清回民的政治实践

  唐宋番客的政治热情和元代回回人的辉煌政绩着实令人振奋,而明清两代已经完全退去番客、胡商色彩,彻底成为中华子民的回民,其政治实践在朴实无华中更显张力。清官海瑞和航海家郑和是明代回回中璀璨的明星,他们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明的贡献都有目共睹。

  明代回回政治家海瑞是封建时代官吏清正廉洁的象征,与宋代的包拯齐名。海瑞历任知县、州判官、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尚书丞、右佥都御史等职,为政清廉,刚正不阿,为民请命,严惩贪官。其为民做主的清官形象也在百姓中世代相传,名垂青史。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李贽如此评价海瑞:“先生如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栋梁。”真是入骨三分。当麦哲伦和哥伦布被当做地理大发现的英雄而被世界瞩目的时候,人们并不知道,中国回民郑和在明代已经揭开了大航海时代的帷幕。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早半个世纪,比麦哲伦环球航行早一个多世纪。从明永乐三年(1405 年) 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先后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远航亚非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海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学大师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如此评价郑和: “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60年,当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70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达·伽马) 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俱逝?……前有司马迁,后有郑和,皆国史之光也!”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无不伴随着野蛮的剥削和残酷的掠夺,甚至是令人发指的杀戮,然而,中国回民郑和的航海之旅却始终贯穿着和谐与和平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