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人际交往礼仪

2017-06-22 10:42:15 知识

  回族人善于交往,在日常的交往中非常重视礼节,不论是在平常的见面场合,还是在家庭中的待客,以及在经商等交往中,都已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交往规则和礼仪习俗,成为回族日常交往中的行为规范,并为回族人世代相传①。

  一、见面礼仪

  回族人见面有自己的独特的见面礼仪。受伊斯兰教的伦理观念的影响,无论男女老少,既不作揖下跪,更不能上前叩头,只要见面都会用一种“祝安词”相互问候,回族人称说“色俩目” (色兰)。当前者说“安色俩目阿来库木”,意为求主赐你们平安,回答者则说“吾阿来库色俩目”,意为求真主也赐你平安。这一见面礼仪来源于伊斯兰教。《古兰经》中对穆斯林间的见面礼节就多次强调。穆罕默德传教时期,训言穆斯林见面时相互致色俩目问候,这一礼俗则普遍流行。唐宋时期的阿拉伯人等来到中国,也将这一礼俗带入中国。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随着回族的形成,说色俩目成为回族人的见面礼而被继承。今天的回族人不管是天南地北,只要相见都会致色俩目问候,这往往会使互不相识的回族人一下子拉近距离,互为亲近,“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声色兰话知己”。事实上,回族人见面礼仪中的祝安词相当于汉语的“您好”和“您也好”,只是这种祝安词带有更浓厚的宗教色彩,体现出回族作为穆斯林的文化特色。

  回族见面必致问候,互道“色俩目” 供图:李秀琴

  西北地区的回族把祝安词简称为“色俩目”等。回族人非常重视见面时说色俩目,常常会把见面说色兰看成是一个回族人有无礼节的关键,一般三天不见要道色俩目问候。对于那些见面不说色俩目,或不会说色俩目者,大家一般都会嗤之以鼻,认为缺乏教养甚至是没有教门。因此,在一个回族家庭中,父母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都非常重视并教会孩子说色俩目。回族人互致色俩目时很有讲究,一般都是晚辈见了长辈说色俩目;一般的回族人见了阿訇也要主动说色俩目;平辈亲友相逢,年幼者向年长者致色俩目;出门在外者入主人家时,客人先致色俩目;乘骑者对步行者先致色俩目;一般男女相逢时,男对女先致色俩目,夫对妇先致色俩目。还有在一些尔麦里等场合,主人家见众人时要向众人高声道色俩目,众人集体回色俩目,不必一一向每个人说色俩目。回族男子相互说色俩目时,同时还握手。回族男女之间致色俩目时不握手。有些地方的回族在致色俩目时,右手置抚胸前,腰微微前躬,表示从内心敬重对方,衷心地祝愿。有些地方的回族在致色俩目时,双手抱拳或平扬双手,表示亲切庄重。还有的回族在致色俩目时,相互伸出右手相握,左手抚在对方的右臂上,意为关系非常密切,亲如一家。还有些回族穆斯林相见时,除了致色俩目,还要相互攥手,表示彼此致意。当然色俩目并不能随意说,回族人见汉族人时,往往只握手问好,并不致色俩目。这一点是颇有讲究。在厕所或在礼拜时,不说色俩目。回族人说色俩目时要稳重,听到别人致色俩目时,一定要回色俩目,不回色俩目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总之,说色俩目寄托着回族人最美好的祝愿。往往一些回族人不能相见时,还让跟前的人去时要代说色俩目。在一些公众场合讲话时,宗教人士一般都先道一声色俩目,然后再开始讲话或演讲。因此,说色俩目在回族社会不仅司空见惯,而且也是回族穆斯林群体在现实中实现族群认同的语言表达符号。

  二、待客礼仪

  回族人热情好客,诚实憨厚,对待客人讲求礼节。一般回族家里来客人时,主人都会主动走出大门去迎接,热情地将客人让进屋里,并且让客人脱鞋上炕,并不问客人吃饭与否,会马上吩咐家人沏茶,并准备饭菜。用回族人自己的话说,就是要活人呢(大方)。不活人者,人们一般是看不起的。因此,一般的回族家庭,只要有客人来,不管贫富,都会热情招待,一些家庭困难的回族人家来客人时,会尽其能力,去集市买菜和肉食,也要把客人招待好,不要客人说自己小气。主人家做好饭菜后,端上桌子,一般是男主人陪客人,让“口到”饭菜,并一再谦让、夹菜,照顾好客人。对于那些约定要来家里做客者,回族人一般都要好好准备一番,提前到市场上买好菜蔬,一定会给客人上一席丰盛的美餐,这样既可以显示主人的大方和好客,同时也可以展示女主人的贤淑。

  节日准备丰盛的食品 摄影:马文义

  后厨早准备好了美食 摄影:杨继国

  回族招待客人的时候,不能无故寻找理由离开而对客人不敬,要自始至终地陪着客人,不要将客人晾在一边。如有特别紧要的事情,必须向客人多遍解释,否则便是对客人很大的不尊重,会招致客人私下的非议。在与客人交谈中,不能左顾右盼、三心二意、漫不经心,不能当着客人面搜剔牙齿,不可当面吐痰与擤鼻涕,更不能伸懒腰打哈欠。如果非打喷嚏不可,应将双手搭在嘴前。当客人提出要走时,要尽量地一再挽留,并告诉客人今天招待不周,请多担待。当客人一定要走时,要和颜悦色,送客人走出大门,并希望客人再次来家里做客。

  古老而有趣的“掏麻雀”讲价方式 摄影:杨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