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人际交往礼仪[第2页]

2017-06-22 10:42:15 知识


  三、经商礼仪

  1. 回族赶集礼俗

  回族人善于经商,也乐于并敢于经商。在回族人聚居的地方,人们都有赶集的习惯。赶集的日期是人们约定俗成的,西北地区一般有“一、四、七” “二、五、八”“三、六、九”等单日、双日交叉的,也有单日集和双日集,如“一、三、五”“二、四、六”,到期称“逢集”,过期称“破集”。逢集时,市场上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破集时,人数相对较少。集有大小之分,大集全天,小集中午即散。在西北的回族地区,都建有一些大规模的集市,如宁夏的同心县、甘肃的临夏等地,集市上建有很多专业市场,如皮毛市、牲畜市、木材市、蔬菜市、粮食市、农副产品市、药材市、百货市等。回族人赶集,根据自己的所需到特定的市场购物就行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专业集市的专门性越来越强,分工会更细。在西北回族较为集中的地区,专业集市的分工性愈明显,也是回族人经商内容多元化的体现。

  2. 回族交易礼俗

  回族人对一般小价钱的东西只需要讨价还价就行了。但是在交易牛羊等牲畜及皮毛生意时,西北回族地区有“掏麻雀”的交易习俗,主要由一些专门从事交易中介人所操作,这些人被当地人称为“牙人”或“牙子”,是回族交易中的经纪人。根据牙子的经营范围,一般可以分成专门从事羊牙行、牛牙行和马牙行等。作为回族人牛羊等牲畜交易中的特殊人群,他们熟悉和懂得相牲口的技能,并掌握讨价还价的一套方法。牙人们信息灵通,随时掌握着市场上牲口价格的变化,这就能使他们在充当经纪人时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经商的回族妇女摄影:杨继国

  回族人卖牲口,一般都要集中到集市上去。不去集市上,如果在家中,也要找一个牙子来讲价。牙子的主要活动在牲畜市场上,有些牙子给牲畜打价是卖主提前约好,有些并没有约好,流动于市场上的牙子会主动前来搭讪。对于卖主一般都喜欢找自己熟悉的牙人来说价,牙子们凭借着自己的伶牙俐齿,往往能够主导交易,并促成双方的最终成交。对于小的交易,一般都是一个牙子就可以了;对于较大的生意,一般要有好几个牙子,他们相互配合来讲价,成交后平分牙钱。

  牙子在交易中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讲价。牙子一般看过要卖的牲口,先问卖主的要价,再问买主的出价。这时牙子就会通过“掏麻雀”的方式来从中搭架,直到双方都能接受为止。如果双方最终难以达成共同接受的价格,牙子会自动放弃搭架。牙子搭架时使用的“掏麻雀”,又叫“袖筒捏价”,指的是买卖双方在谈论物品价格时,不直接用语言来讨价还价,而是先由一方将手藏在羊皮衣下,或藏在袖筒里做手势开价。然后,另一方将手伸进羊皮衣下或袖筒里摸对方做出的手势。对于手势开出的价格,双方都不说出来,说的只是“这个价怎么样”“就这个价了”,等等。如果一方满意对方开出的价,可以同样的方式做手势还价。手势所代表的意思是这样的:伸大拇指表示1,食指和中指并升表示2,伸食、中、无名三指表示3,再加小指表示4,五指全伸表示5,伸拇指和小指表示6,伸拇指、食指与中指表示7,拇指和食指展开表示8,伸出食指作钩则表示9,出一拳表示10。这种“袖筒里捏价”的交易方式,为的是避免更多的人从中插嘴插手,从而抬价或压价,也是回族人在牲畜交易中乐于接受的一种讲价方法。

  牙子在促成双方成交后,要收取一定的牙子钱。金额按只、头或群论。卖一只羊和卖一头牛的牙钱是不一样的,价格越高,收取的牙子钱越多。付牙钱需要卖主和买主共付。一般是当场付清绝不拖欠,牙子的任务就此彻底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