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嫁女婚俗礼仪[第2页]

2017-02-06 21:25:00 知识

  若是用花轿去迎娶新娘,就必须准备好12个如小皮球大小的米糍,名曰“轿饭包”,并在每个米糍上分别写上:“百、子、千、孙;夫、妇、皆、老;金、玉、满、堂。”米糍备好,放在轿内,抬往女家。

  婚期前一天,必须备齐应该送往女家的各种仪礼,包括定亲时双方讲定的聘金、衣料及鸡、鸭、鱼、肉和应邀各位亲友的请帖,待接亲时与花轿同时送往女家,缺一不可。当晚即请亲友和帮忙的人共进“暖房酒”。

  迎亲的当天早上,还应准备好送给女方的熟盒,含花烛、喜爆、享祖帖,装在方��中,请两个人抬去,并挑选一名处女前往迎接新人。中午时分,全体出发,如路途遥远,还要提前一天上路。

  是日傍晚,新娘来临之时,男家各项准备就绪,如新娘要跨过的火堆、拜堂时需要的谷斗等。男家还应走出离厅堂50米左右的路上迎接新人,鸣炮示喜,并依次接下女方的陪嫁品,引送嫁的客人到厅房休息,请他们洗手洗脸、敬茶、递烟。所接的嫁妆、礼盒要一一安放在厅堂的八仙桌上,并按女方的礼单一一清点。特别要注意的是,女方送来的一套新郎衣帽,必须放在厅堂中最醒目的地方。嫁妆清点之后,随即移入洞房,但新郎的衣帽仍必须留在厅堂中。

  新娘过门半小时后,婚礼即可开始。先鸣炮、后奏乐,而后把新郎请出来,换上女方带来的郎衣、郎帽,再宴请女方来客及本家舅父、姑表等共进点心,名曰“陪饭酒”。“陪饭酒”新郎居上为首席,伴郎坐前,当第一道菜肴上桌时,伴郎双手将筷子高举,新郎跟着高举,以示为敬,然后用筷子挟一点菜入嘴,每碗菜都得来一点,并将吃的第一口菜吐在座位的左边,第二口菜吐在座位的右边,意为我有一口饭菜,也必须和诸位共尝。之后,众人方可动筷。宴毕,撤去菜肴换上瓜果、茶点,供众人饮用。此时乐起,由伴娘引新娘入厅堂,鞭炮大作,新娘踩着红毯或草席步入厅堂,众人喝彩,随行人员一路抛撒花米和新人果子,包括花生、豆子、桂圆、红枣、芝麻、瓜子等。

  拜堂。新郎新娘由伴郎伴娘搀扶着拜天地、拜祖宗、拜高堂,拜谷斗,夫妻对拜,而后步入洞房。值得一叙的是“拜谷斗”,在厅堂祖宗牌位下放着的一个谷斗,方圆不一,里面装着一些谷子、一块布、一把算盘和一杆秤,意为小家庭成立后,要勤俭持家,精打细算。

  合卺。新郎新娘平立花烛台前,由伴郎伴娘斟满两杯酒,交给新郎新娘,酒杯脚用一根红线系着,当伴郎伴娘高唱“夫妇偕老”时,新郎、新娘便各自将酒一饮而尽。当喝第二杯酒时,他们则唱“百子千孙”,夫妻俩则互相将手中酒杯递给对方喝,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喝交杯酒”。第三杯,伴郎伴娘又唱“百子千孙”时,夫妻俩又喝“交杯酒”,同时,上了一只全鸡,夫妻应在头部和尾部各吃一小块,以示夫妻有头有尾,白头偕老。

  热新房,俗称闹洞房。新婚之夜在新房内设一席,这一席可以是“品字席”,也可以是“一字席”,或者是“梅花席”,视场地大小而定。请一些福寿双全的亲朋挚友作陪。新郎在首席向客人斟酒、敬酒,新娘为客人递烟、点烟,酒至中途,表演节目,如“摘绣球”等,即在房梁上高挂一个绣球,由新郎抱着新娘去把它取下来。最后大家斟满杯,喝一个“满堂红”,在鞭炮声中散席。

  第二天一早,新人双双向父母请安、问候,新娘则给双亲大人送洗脸水,以示孝敬,然后新娘“拜厨”,即将厨房里的每一样东西都拿一下,当然,也有的新娘直接参与办厨活动,招待客人的。昨夜闹房没有尽兴的年轻人,看准了这个戏谑新娘的机会,他们将灶房里的柴泼上水,让新娘好半天生不着火,还有给新娘脸上抹锅底灰的,取乐一番。

  送亲队伍将归时,新郎新娘及其家人均应向他(她)们表示谢意,恭恭敬敬送到门口或村口,还必须将送礼时所有带来的方��及其他可盛物品的器具,放进一些礼物让其带回,他们带来一些用具,如雨伞等应一一交还,同时还要给每个人送一个小红包。至此,婚俗中的迎娶方算告一段落。

  旧式迎娶,确实烦琐,而且又浪费,所以民间至今尚有:“欢乐三天,负债三年”之说。随着岁月流逝,许多习俗已经在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