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和满族葬礼习俗重视:送行与出殡

2017-02-11 21:22:00 知识

  汉族和满族都特别重视葬礼中的送行与出殡。送行也称“送盘缠”,即送死者之灵辞家远行的祭奠。东北各地一般在死后第三天举行,故亦云“送三”,为最隆重的葬仪程序之一。

  先从门外将“槨头纸”取下,系在一棵长笤帚(整棵高高的野蒿)上,上搭死者魂衣(旧衣),由孝子躬身贴地皮拉着退行,两人搀扶,送到庙上。亲属跟随在后,有的持香,有的持戴假面的打路鬼(即古文献传说中的方相氏)、摇钱树、金银库、牛马、祭品、祭桌房屋、衣柜等各种纸扎随行,鼓乐喇叭,诵经僧道、尼姑,奏诵在后,形成浩荡的送行队伍。到庙上,左右各转三圈,然后将三张桌子各摆上祭品,放上纸制包袱或钱搭子,一桌是给阴司差人(小鬼)的,一桌是给土地神的,一桌是给死者亡灵的。祭祀时孝子、亲友先后上香扣头、奠酒,并说明什么东西是谁送的,请死者及外鬼领收。所有祭品除了纸扎的,全是面做的,应有尽有。如亡者是有女儿的老妇,必定要扎纸牛为其母亲代喝脏水,烧牛时还要嘱咐小牛听说:“我妈年轻孩子多,洗涮脏水你要喝。”有女儿的还要特意多扎几盆纸花。为的是专门送给五殿阎君的。据说他爱花,死者女儿特送鲜花,无非是讨好阴王,以宽宥亡灵。祭奠过后,将所有各种冥器、“槨头纸”、纸扎,都在庙前烧掉。

  送行之后,不一定马上出殡。“放”的时间长,就每七有家祭;“放”的时间短,就和出殡接上。家势显赫,老人正常死亡,还要在出殡前择吉点主(亦曰成主),请当地有功名人士(进士、举人、秀才等)高官或德高望重的老人用石朱笔补点神主牌位上“主”字之一点(原只写成“王”字)或为之题“铭旌”,书棺额。此仪式意味吉庆,孝子临时脱去孝衣,穿黑蓝色等孝服,礼毕再着孝服。

  讲究的人家在出殡前一天还要“过金桥银桥”。孝子要头戴孝冠,身着麻衣,手柱哭丧棒,背负马鞍,口衔马嚼,在哀乐声中,从两座纸扎木桥模型上(下置桌椅,上围白布)爬过,请亡父或亡母骑在自己背上,孝子做牛马亲送父母过奈河(通向阴间的河),以此向已故父母赎罪,并亦可免父母之罪。

  出殡前夕还有“辞灵”仪式,即家人最后向亡灵告别。是夕由执事人依次请亲友到灵前致祭,烧香、上供、跪拜、烧纸。一家人稽首陪祭,围棺作昼夜哭,请僧道诵经作忏,凄惨万状,盖从此幽明永别也。

  年在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逝世,曰“老喜丧”凡压“槨头纸”的石头,笤帚梗、系孝服的麻线,都是吉祥物,抢来为新生婴儿系摇车,护身,谓可避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