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和满族葬礼习俗重视:送行与出殡 [第2页]

2017-02-11 21:22:00 知识

  出殡即出灵,亦讣告中常说的文言词“发引”,民间也叫出大殡,出大丧,时间多在早晨,出灵之前孝子将灵前之丧盆摔掉,叫“摔丧”,然后起灵。灵柩都用人抬,叫“抬杠”。茔地近的要全用人抬,茔地远的中间可以用车,但两头必须人抬。如此既无车马惊动死者灵魂,亦可表示子孙的孝心和排场。根据棺的大小及丧主经济条件,抬杠有24杠、48杠、64杠不等。棺材要先用棺材罩(通常用饰有花边,绣有宗教图案的红布制作)罩上,显得庄严、气派。出灵时孝子先用扁担启棺,之后扛夫在扛头指挥下,齐力抬起棺材。棺前由长子持灵幡导引(灵幡用白毛头纸作成,上为一三角形纸带,下有两个飘带。用缠好白毛纸的“鹤头弯”的秫秸或竹杆挑起,迎风招展。幡上常写“金童前引路,玉女送西方”的引词)执事人一路抛撒纸钱(外圆内方,形似铜钱,直径约三四寸),纸钱既不能提前撒完,也不能剩下,必须至坟地正好撒完。有钱人家大扎纸彩,棺前有“开路神”、“险道神”(方相氏)之类,后有鼓乐队奏哀乐、诵经队伍送灵超度,最后是女眷送灵车。女眷及远亲可半路而回,孝子(女)、孝妇及帮忙者必须送到坟地。及圹(墓穴),次子在棺前拉着杠头,将棺放下,抽出杠子、兜子、绳子。行入圹祭祀,诵经、焚纸扎、孝子跪祭,然后下葬。圹(墓穴)是风水先生事前看好,并经丧家组织人力挖好的。挖圹人不能空口,应多喝白酒。更不能在圹中留下脚印。下葬前圹中要撒五谷(意在驱鬼),下葬时拨好向口,使头向北,脚朝南,再把压口钱从寿钉上取下,待三天后圆坟时挂在“梁”上(压口钱就有为亡人含亡而去者)。埋坟时,孝子首先捧土撒棺上,然后大家填土。事毕,孝子给帮忙的人磕头致谢,烧纸安魂辞墓。孝子脱下孝衣在烧纸的火焰中“过”一下再拿回家。送灵回来的人,不能空口,到家喝口酒,然后(也有消毒作用)洗洗手用饭,是谓“回灵酒”。

  出殡回来之后,还要“净宅”。即请阴阳先生(俗名出黑先生)在室内贴符,然后用五谷粮往死人住处,停灵处抛打,意在驱鬼。如吉林省东丰一带在死者停灵后,即有出黑先生坐死者床上口中念念有词,满室找“殃”(死者最后喷出的一口恶气),认为他喷到谁身上谁就遭殃生病,但他总逃不出黑先生的眼睛,原来出黑先生是按着一个死规矩来制定的:“寅窗戊门辰在墙,己在阳沟午未梁。申酉在磨戍寅灶,子丑二时在庭堂。”可见全属迷信,但在没有消毒措施时,这种出殃、净宅办法也可以解脱一些人对丧亡的恐惧心理。解放后这些繁琐的土葬礼仪,皆已改革从简,广大地区皆废土葬而用火葬。

  上边所讲,有钱有势人家,棺材很讲究,葬礼也隆重,而穷苦人家连口普通棺材也买不起,更不用说隆重的葬礼。能买一口叫做“狗碰”的棺材,已很不错。这种棺材一般是糟烂木头拼成的,而且棺板甚薄,大约连野狗也挡不住,所以叫“狗碰”,再穷的人家连“狗碰”也买不起,就只好用旧柜把人抬出去。最次的是“卷席筒”,用一张破秫秸席子把尸体卷上埋起,但求不“土盖脸”而已。但孝子们也尽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遵守人子之礼。这也是“土葬”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