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米的功效与作用 粳米的物理性质 粳米营养成分

2016-12-12 19:47:26 健康养生

相关粮食类:玉米小麦高粱糯米小米粳米荞麦粘米大麦麦芽黄粱米雀麦薏米浮小麦谷芽青粱米红粟米黍米米皮糠青稞

  [异名]白米,粳粟米、稻米、大米,硬米。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稻(粳稻) Oryza sativa L.成熟去壳的种仁。

  [采制]秋季颖果成熟时,采收,脱下果实,晒干,除去稻壳即可。

  [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胃、肺经。

  1.《名医别录》:“味苦,平,无毒。”

  2.《千金·食治》:“生者冷,燔者热。”

  3.《本草纲目》:“北粳凉,南粳温;赤粳热,白粳凉,晚白粳寒;新粳热,陈粳凉。色白者入肺。”

  4.《冯氏锦囊·药性》:“味甘、淡。”

  5.《本草求真》:“专入脾、胃,兼入心。”

红粳米
红粳米

  [功效主治]补中益气,除烦渴,止泻痢。主治脾胃虚弱,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心烦口渴,腹泻痢疾,胎动不安,咳嗽气喘。

  1.《名医别录》:“主益气,止烦,止泄。”

  2.《千金·食治》:“主心烦,断下痢,平胃气,长肌肉。”

  3.《食疗本草》:“温中益气,补下元。”

  4.《日华子诸家本草》:“补中,壮筋骨,补肠胃。”

  5.《滇南本草》:“治一切诸虚百损,强筋壮骨,生津,明目,长智。”

  6.《医学入门·本草》:“止烦渴、泄痢,强心志,益肾精,益肺气。”

  7.《本草纲目》:“好颜色,解热,赤者益脾而白者益胃。”

  8.《冯氏锦囊·药性》:“甘以补正气,益不足,善调脾胃,开胃进食,健脾,更却胃热。”

  9.《药性切用》:“补脾益肺,长气养血,添精助神。”

  10.《随息居饮食谱》:“益血,填髓,充肌,补虚疗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30g;或水研取汁。

  [临床应用]

  1.治妊娠忽然下黄汁如胶,或如豆汁,胎动腹痛:粳米五升,黄芪六两。水煎,分为四服。(《医学纲目》)

  2.治冷痢寒结不散,日夜无度:仓粳米四合,薤白七茎,羊肾脂五两,豉(用水四升,煎取二升,去滓澄清)。上熬肾脂,煎薤白令熟,入豉汁与米同煮,空腹食之。(《圣济总录》粳米饮)

  3.治腹痛而呕,脉紧细而滑:附子(炮)半两,半夏二两半,甘草(炙)一两,陈粳米二两半。上拌和,分作十二服。每服用水三盏,加生姜十片,同煮至一盏,去滓温服。(《全生指迷方》粳米汤)

  4.治霍乱狂闷、烦渴、吐泻无度,气欲绝:淡竹沥一合,粳米一合(炒,以水二盏同研,去滓取汁)。上二味,和匀顿服之。(《圣济总录》竹沥饮)

  5.下乳汁:粳米、糯米各半合,莴苣子一合,生甘草半两。上研细,水煎去滓,分三服。(《济阴纲目》)

  [营养成分]

  化学成分:粳米含淀粉75%以上,蛋白质8%左右,脂肪 0.5%~1%,另含少量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等。脂肪部分主要为胆固醇,菜油固醇,豆固醇,谷固醇,一、二、三酰甘油,磷脂,二十四酰基鞘氨醇葡萄糖,游离脂肪酸。尚含15种有机酸,主要有乙酸、延胡索酸、琥珀酸、羟基代乙酸、柠檬酸、苹果酸等。并含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营养成分:每100g含水分 12.4g,蛋白质7.9g,脂肪0.4g,碳水化合物78.6g,能量1464.4kJ,膳食纤维0.1g,无机盐0.6g,维生素B20.06mg,维生素PP1.6mg,钙14mg,磷272mg,铁2.2mg。

  [药论]

  1.论粳米配伍意义。①韩懋:“粳米造饭,用荷叶煮饧者宽中,芥菜叶者豁痰,紫苏叶者行气解肌,薄荷叶者清热,淡竹叶者避暑。造粥则白粥之外,入茯苓酪者清上实下,薯蓣粉者理胃,花椒汁者避岚瘴,姜、葱、豉汁者发汗,与夫古方猪肾、羊肾之类无非药力也。”(《韩氏医通》)②陈嘉谟:“粳米,伤寒方中,亦多加入,各有取义,未尝一拘。少阴证,桃花汤每加,取甘以补正气也;竹叶石膏汤频用,取甘以益不足焉;白虎汤入手太阴,亦同甘草用者,取甘以缓之,使不速于下尔。”(《本草蒙筌》)

  2.论粳米之功为同类米之首。宁源:“粳米,即今之白晚米,惟味香甘,与早熟米及各土所产赤白大小异族四五种,犹同一类也,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耳。”(《食鉴本草》)

  3.论粳米采造时月不同其功能有异。李时珍:“粳稻六七月收者为早粳,止可充食;八九月收者为迟粳,十月收者为晚粳。北方气寒,粳性多凉,八九月收者,即可入药;南方气热,粳性多温,惟十月晚稻气凉,乃可入药。”“按罗天益《宝鉴》云,粳粟米粥气薄味淡,阳中之阴也。所以淡渗下行,能利小便。又张耒《粥记》云,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本草纲目》)

  4.论粳米功主脾胃而益五脏血脉精髓。缪希雍:“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因之而强健。《神农本草经》益气止烦止泄,特其余事耳。”(《本草经疏》)

  [使用注意]炒米汤不去火毒,令人作渴。

  《食疗本草》:“新熟者动气;常食干饭,令人热中,唇口干;不可和苍耳食之,令人卒心痛;不可与马肉同食之,发痼疾。”

  [医家论述]

  1.《本草经集注》:“此即人常食米,但有白、赤、大、小异族四五种,犹同一类也。前陈廪米亦是此种,以廪军人,故曰廪米。”

  2.《食疗本草》:“淮,泗之间米多。京都,襄州土粳米亦香,坚实。南方多收水稻,最补益人,诸处虽多,但充饥而已。”

  3.《食物本草》:“粳有早、中、晚三收,以晚白米为第一。各处所产,种类甚多功能,气味不能无少异,而亦不大相远也,天生五谷,所以养人,得之则生,不得则死,惟此谷得天地中和之气,同造化生育之功,故非他物可比。入药之功在所略尔。”

  4.《本草纲目》:“粳有水、旱二稻。南方土下涂泥,多宜水稻。北方地平,惟泽土宜旱稻。西南夷亦有烧山地畲田种旱稻者,谓之火米。古者惟下种成畦,故祭祀谓稻为嘉蔬,今人皆拔秧载插矣。其种近百,各各不同,俱随土地所宜也。其谷之光、芒、长、短、大、细、百不同也。其米之赤、白、紫、乌、坚、松、香、否,不同也。其性之温、凉、寒、热,亦因土产形色而异也。真腊有水稻,高文许,随水而长。南方有一岁再熟之稻。苏颂之香粳,长白如玉,可充御贡。皆粳之稍异者也。”

  [食疗方选]

  1.粳米粥

  原料:粳米60g,白糖15g。

  制法:粳米淘洗,加水煮作粥,待粥成加入糖。顿服。

  此粥生津,益胃,降火。治烦渴,尿赤涩。

  2.粳米锅巴羹

  原料:粳米饭锅巴、陈年火腿骨、橘红、红白糖各适量,乌梅15g,甘草3g。

  制法:将锅巴焙焦研极细末,火腿骨煅研极细末,共研匀,以红白糖和淡橘红水调成羹。乌梅与甘草煎成汤。将汤与羹交替徐徐咽之。

  此羹复养胃气。治胃气虚衰之谷食不入、或谷食不下等症的辅助调养。

  3.粳米汁

  原料:粳米100g。

  制法:粳米水研取汁,入油瓷瓶中,蜡纸封口,沉井底一夜,平旦服之。

  此汁除烦止痢。治赤痢热躁。

  4.茯苓粥

  原料:粳米60g,茯苓(末)30g。

  制法:粳米煮好,再下苓末,再煮烂食。

  此粥健脾止泻,安神。治脾虚泄泻、不寐。

  5.粳米粥

  原料:粳米50g,曲末10g(微炒)。

  制法:上煮粥,空腹食之。

  此粥健脾,消食,止痢。治脾胃气弱,食不消化,痢下赤白不止,亦主小儿无辜痢。

  6.粳米桃仁粥

  原料:粳米50g,桃仁10g(研)。

  制法:以桃仁和米煮粥,空腹食之。

  此粥和中,降气,活血。治上气咳嗽,胸膈伤痛,气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