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5-21 23:21:00 来源:8794网 编辑:小霸气
[黄鱼别名]鳣鱼,含光,蜡鱼,阿八儿忽鱼,颊鱼,玉版鱼,黄花鱼,小黄鱼,黄瓜鱼。
[基原]为鲟科动物鳇鱼 Huso dauricus Georgi的肉。
[采收加工]四季均可捕捞,捕杀后,取肉鲜用。
[性味归经]甘,平。入肺、肝经。
1.《饮膳正要》:“味甘,平,无毒。”
2.《医学入门·本草》:“味甘,平,小毒。”
3.《医林纂要·药性》:“甘,温。”
4.《本草撮要》:“入手太阴、厥阴经。”
[黄鱼功效主治]益气养血。主治病后体虚、筋骨无力、贫血、营养不良。
1.《饮膳正要》:“利五藏,肥美人。”
2.《医学入门·本草》:“醒酒。”
3.《医林纂要·药性》:“壮筋骨,长气力。”
4.《随息居饮食谱》:“补虚,令人肥健。”
5.《中国动物药志》:“益气补虚,补血。用于气虚筋骨无力,病后体弱、贫血、营养不良、血淋、前列腺炎、淋巴结肿大。”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适量。
[黄鱼的功效与作用]
1.治贫血、营养不良、脾虚泄泻:鱼肉50g,白术9g,山药9g,陈皮9g。水煎服,每日2次。(《中国动物药志》)
2.治淋巴结肿大:鱼肉100g,牡蛎100g,夏枯草12g。水煎服。(《中国动物药志》)
[黄鱼食用禁忌]不宜久食。
1.《食疗本草》:“发诸气病,不可多食。亦发疮疥,动风。”
2.《日用本草》:“多食生热疾。”
3.《本草纲目》:“服荆芥药,不可食。”
[医家论述]《本草纲目》:“藏器曰长二、三丈,纯灰色,体有三行甲,逆上龙门,化为龙也。时珍曰:出江淮,黄河、辽海深水处。无鳞大鱼也。其忧似鲟,其色灰白,其背有骨甲三行,其鼻长有须,其口近颌下,其尾歧。其出也,以三月逆水而生。其居也,在矶石湍流之间。其食也,张口接物听其自入,食而不饮,蟹多误入之。世俗所谓鲟鱼吃自来食,是也。渔人以小钩近千沉而取之,一钩着身,动而护痛,诸钩皆着。船游数日,待其困惫,方敢掣取。小者近百斤,其大者长二、三丈,至一二千斤。其气甚腥。其脂与肉层层相间,肉色白,脂色黄如腊,其脊骨及鼻,并与鳃,皆脆软可食。其肚及子盐藏亦佳。其鳔可做胶。其肉骨煮炙及作皆美。翰墨大全云:江淮人以鲟鱼作名片酱,亦名玉版也。”
相关淡水鱼类:比目鱼、橡皮鱼、黄鱼、河豚、大马哈鱼、鲈鱼、鲥鱼、黄颡鱼(三枪鱼)、鲇鱼(鲶鱼)、鳑鲏鱼、鲂鱼、白鱼、青鱼、鳗鲡鱼、鲩鱼、鳙鱼、鲢鱼、银鱼、鲤鱼、鲫鱼、黑鱼、鳜鱼、鳝鱼、泥鳅、黄花鱼